
中環天星碼頭被拆卸了,大家開始察覺到集體會憶的重要。 大部分於70年代以後出生的香港人(當然包括我自己),普遍來說都不知道什麼是集體回憶。試想想在經濟起飛的年代,父母為生計努力工作,子女早已貫輸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觀念。上大學從不是為學習知識,只是為求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爬升更高的社會階層。也許,這是中國人傳統觀念,自古功名為光宗耀祖,留芳百世之用。
中環天星碼頭的拆卸對我來感覺不大。也許,我是一個九龍人,小時候乘車往港島區已經是一件大事。反之,皇后碼頭對我來說的回憶更深。還記得就讀中一時的地理科的作業,同學們需要尋找一些香港環境的資料。這是我第一次與同學自行前往港島區,相約地點就是皇后碼頭。我們不選於大會堂圖書館門口是因為覺得在皇后碼頭見面看以較「有型」及浪漫,也許這是一般少女的昐望。每次經過中環,都會往皇后碼頭走走,看看正在釣魚的長者,吹吹海風,消磨數分鐘。
皇后碼頭其實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公眾碼頭,普遍是用作乘坐街渡往離島之用。不過,由於它位於中環,鄰近大會堂及天星碼頭,而成為許多香港人約會的地點。聽說皇后碼頭都需要拆掉以配合中環繞道工程,我們再不可以相約在皇后碼頭了。
不知道,將來問問生於二十一世紀的新生代,他們的回憶將會是什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