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是一連五天清明節及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天,亦是筆者最後一天的假期。今年復活節假期又稱黃金假期,上班族只需多取幾天有薪年假,便可擁有超過十天的假期,往歐洲美加一行都不成問題。可惜,筆者的假期差不多已用作進修之用,已不敢輕易取假,以免「無假可放」的情況出現。
復活節緣起至基督教,這是全球逾二十億信徒的大喜日子。對於香港人來說,這節日已成為一個放假日子,也許算是繁忙都市人的復活日。
筆者覺得復活節有另類體會。每年復活節總是在中國人的清明節之後,讓復活節又另一種深層意義。清明節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拜祭先人的日子,焚燒香燭、奉上水果、鮮花、燒豬或白切雞等祭品。第二天就是西方人的復活節,同樣是紀念一位世紀名人,在死後三天復活。
從兩個節日中便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性格較含蓄及實際,選擇以拜祭來紀念已死去的先人,在人間提供一切可享用的物資,期望先人在另一國度能快樂地生活。西方人剛好相反,他們相信人死後已往另一極地,過著快樂的生活,如同復活一般。在世人應當為此而慶祝,分享先人的喜悅。從這角度看來,西方人看似較中國人天真,也較為率性。
可是,對於以實際為先的香港人來說,清明節的意義是向先人祈求家宅平安之外,更希望先人能報夢後人,讓子孫早日彩票中獎、馬運亨通。復活節的意義是多出了幾天假日,可以往外地(或是內地)輕鬆一下。
也許,這才是香港人清明節及復活節的意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