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以為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快將落幕之際,文化界又再次揭起戰幕。一群網友發起了投訴大行動,就不同文學作品及史料作出激烈的批判。首當衝擊是世上權威的書籍-《聖經》,再者是另一權威之作《可蘭經》。網友投訴二書內容涉及亂倫、食人肉、鼓吹奴隸制度等題材,要求列為不雅刊物。現在更發展至投訴兒童刊物《格林童話》、西方文學鉅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指它們含色情及鼓勵自殺成分,不應放置在學校圖書館讓學生閱讀。
為何會出現這個現象?為何香港突然變成道德城?為何香港人一夜之間變成道德說教者?
當影視處決定審查中大學生報之始,一場文化公審的戰事就揭開序幕。文化公審是十分可怕的事件,亦是握殺文字創作的源頭。將自我思維及烏托邦化成文字,讓讀者投入他們的世界,是從事寫作人士的理想境界。有誰想過,作者將有可能面對文化公審?
筆者欣賞是香港自由言論的社會,公眾可從不同渠道表達自己的想法。一群少不更事的年青人,希望在最短時間得到最大迴響,出版一份讓人驚喜(或者驚嚇)的學生報。他們成功了!他們成為各大小傳媒一星期頭版的主角。可是,卻掀起了無比文化風波。
一群年青小伙子的錯誤決定,為何會牽涉到對文化公審層面,更釀成批判文學鉅著的局面。筆者突然想起多年前影視處對大衛像評定為二級不雅物品的判決,結果要在完美雕塑的下體繫上圍巾,才可以在公眾地方展示,使藝術作品變成不知所為的雕刻品。
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對文化藝術漠不關心。也許,就是這種漠不關心,釀成如此震驚的事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