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筆者展開了一連七天「無啦啦放大假」的第一天。對於從來不懂放假,只懂工作及讀書的筆者來說,這「無啦啦放大假」的事件讓筆者有點不習慣。正如馬家輝曾說:一個人最幸福就是「睡醒真至睡醒,數銀紙直至手軟」,筆者決定用這七天完成第一項幸福,至於第二項幸福,就留待日後吧!(一笑)
可是,「無啦啦放大假」,又怎能全花在床上。幸好同事梁師奶之邀,走入電影院,看了一齣所有人都說「好看」的電影:Slumdog Millionaire 一百萬零一夜。
說實話,對於一年走入戲院看戲次數少於五次的筆者來說,這齣戲總算沒有讓筆者割椅離場。筆者愛看戲,並不愛入戲院看,而是返回大學圖書館看。喜歡一個人看戲,更喜歡看DVD,因為全權由自己話事,不知道這是什麼心理態度啦?
說回電影,在金融海嘯的情況下,一齣以弱勢社群必勝為題材的電影,絕對合乎美國Hollywood的市場口味。全場除中段有點點悶場外,全程總沒有讓筆者睡著了。也許,筆者職業問題,沒有因看見貧民窟的環境而目定口呆,倒覺得他們收藏了不少真實狀況。同時,終於明白為何Q&A作者Vikas Swarup如此憤慨,電影太著墨地說宗教仇殺,甚至有點過火了。明白這是合乎美國人思想的製作手法,可是對於現時仍住在貧民窟的回教及印度教來說,似乎少了一份尊重。
許多人說演得最好是一群小孩子。沒錯,他們的演出沒有過於造作,因為他們是演出是真實的情況。反之,筆者最愛戲中一句話:為何那麼多人喜看百萬富翁節目?因為大家都在逃避現實,期望自己變成主角,他朝成百萬富翁。試問誰不是企圖用不同方法讓自己脫離現實?幸運者可以藉此改變人生,可是佔大部分的失敗者只是發白日夢,仍然在真實生活掙扎求存。
有時心想:如果結局是小伙子答錯了,他的結局會如何?也許,這才是真實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情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