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情激憤的年代,群眾為塌樓事件而關注舊樓維修,為興建高鐵與否而衝擊政府管治,政府開始明白利用網絡的重要,選擇開放網上發表言論的平台,啟動Facebook是也。雖然開放時間只有三小時,有點做show的感覺,但是願意做總比什麼不做的好。
有不少人批評政府的行動有點遲,甚至不明白真正的網民對意識形態的取向。有資深學者(相信已年屆七十之年)聲稱政府要開放言論,與市民直接溝通,而非單向開放平台算作諮詢的一部分。筆者不是政治評論者,亦不是建制派的代言人,可是對開放直接溝通平台表示贊成卻有所保留。理由何解?
最佳的溝通方法是雙向溝通(two way communication),甚至多方面溝通(multi-communication)的形式進行。可是,香港網民大部分仍處於所謂宅男宅女的形態,即只懂在網絡世界表達意見,卻怕於面對群眾。當眾人說政府的問題時,有多少人願意走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利用選舉去表達自己的意願。你看看每次最多參與選舉的群眾,往往是年老的一群就知道事實的真相是什麼!
政府懂用Facebook總是好的開始,我們不要為一群60後,甚至50後的高官過於苛刻,讓他們慢慢地學習新時代的改變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