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今天確確實實地感到,什麼是知得越多,煩惱及問題越多的道理。
***********
老闆早前曾說過,期望筆者能開始幫忙重整工作團隊的管治架構及管理模式。她說由於筆者是公共行政畢業的天子門生,加上多年在被譽為業界「大佬」工作十年,深信我有能力可以為此作出小小的貢獻云云。對於一位已經「差些忘記什麼是公共行政」的懶寶寶來說,(註:希望曾經稱讚過小妹的教授們、導師們不會看到此句,否則他們必定噴血而死。。。哈哈。。。)突然覺得有一點沉重,更感受到原來自已的「學歷」會帶來如此巨大的誤會。結果,懶寶寶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竟然晨早走回大學圖書館看書。
打開圖書館電腦網絡,打到幾本有關非牟利機構管治的書本。筆者滿心歡喜,以為今次一定「發達啦」,懶寶寶必定可以在最短時間完成這個任務。於是,懶寶寶找了一個圖書館好坐位,耳聽著最愛的哥哥專輯,開始多年來懶寶寶沒有作過的工作:閱讀全是英文字的書。看了多個小時,煩惱及問題開始浮現了。
書上的文章道要成功地管治一個非牟利機構,第一步是為自己的管治架構進行定位,釐清架構內人員的角色,再作出合適機構運作的道路。筆者腦內出現以下畫面:豈不是要筆者說出現時管治架構有問題的地方並予以批評?然後,筆者又出現了以下一個問題:懶寶寶只是於工作團隊工作了半年,如此「大動作」是否太過份?
再看下去,更可怕的問題出現了。作為一位管理非牟利機構的人員,必須清楚機構的工作使命(mission),然後訂下實踐方針(strategic planning),並且為完成的工作進行有效的工作評估(project evaluation)。懶寶寶腦內出現一個問題:究竟工作的機構是的工作使命是什麼?雖然懶寶寶現時為一間提供慈善撥款的機構工作,但是他們並不算是什麼慈善家(philanthropists),更不能說我們作一些所謂慈善事業(philanthropy)。如果硬要為現時的工作團體的架構作出一個名稱,懶寶寶只可以說是撥款機械(grant-making machine)而已。說實話,筆者看不見一群管治架構內人員有什麼mission,更沒有什麼實踐方針。他們看撥款機械如同一部洗衣機,以同一個洗衣模式(也許稱為花錢模式)而己,期望洗衣機能根據提供洗衣功能的前人(即已故創立人)及他們的後人,一個比較實在的交待。
至於提供洗衣功能的後人,不見得對洗衣機的功能感到自豪。也許,他們要繼承此洗衣品牌,就要繼承此洗衣機而己。他們真的關心花了的錢用於什麼地方嗎?他們真的期望可以改變什麼嗎?懶寶寶覺得仍然是一個謎。
懶寶寶結果合上書本,放回書架,腦內浮現一個答案:任務是要完成的,為了讓當權者(懶寶寶出糧單位)感到滿意,唯有想一些「講了等於無講」的項目,保住飯碗吧!
筆者突然想起我們的政府高官,都是用如此思考邏輯生存。。。也許,這就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思考邏輯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