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財爺硬銷財政預算案,結果釀成滿城風雨。低收入人士批評財政預算案未能配合他們適切的需要,更不能解決通脹激增的問題;高收入人士質疑財爺未能體會他們對經濟發展的素求,更並未就長遠經濟規劃作出周長的計劃。為每位打工仔注資六千大元於強積金戶口內,更是最受公眾人士批評的「德政」。
結果,財爺用了一招公政概念上的慣用手法:policy copying,抄襲澳門政府向每位永久性居民派發現金六千大元。可是,對於一群來自內地及南亞地區的新來港人士,卻因不合永久居民新分而未能受惠。
現在,一群月薪十數萬的社會菁英,利用關愛基金派發六千大元給這群未能受惠的群體,藉此減少社會分化。
究竟我們的領導者腦袋內想些什麼?他們為何用此奇怪的思考邏輯作出如此草率的決定?
筆者並不贊成派錢,更不贊成利用關愛基金派錢。派錢,對於人口結構簡單的澳門來說,是一個務實而又能得到群眾掌聲的方法。可是,香港人口結構十分複雜,派錢不能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再者,香港的社會及政治問題較澳門複雜,派錢未能解決所謂「深層次矛盾」。
透過關愛基金派錢更錯。關愛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為未能得到政府幫助的群體提供協助。可是,派錢如新來港人士根本就不是關愛基金成立的宗旨,將基金成立的目的反道其行。筆者深信,關愛基金將如同扶貧委員會一樣: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
筆者更討厭有某議員提出應透過基金派錢予所有新來港人士,而非低收入新來港人士。也許,他為自己的選票作出準備;也許,他為自己的選民作出交待。可是,若所有新來港人士都可以透過基金得到六千大元,便將等於標籤所有於基金獲得六千大元是新來港人士。哪麼,我們怎能再說社會共融,同住同一天空下等概念?
我們一群月入數十萬的高官們,你們的腦袋往哪兒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