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2, 2007

Email Vs MSN

筆者開始要完成原訂下的十大目標的其中一項 :努力地預備暑假學期的考試。數算日子,原來筆者已經上了六個星期的課,完成差不多九成的課題。Media Psychology是一門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十分複雜的學科。如果是以水過鴨背的方式學習,可以說是沒有太大難的一門學問。可是,當我們想得深入一點,看清一點,再繼以應用於日常生活上,Media Psychology絕不是簡單的學科。

上星期談及的課題是Computer Mediated Psychology。教授提出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與我們討論:Email及MSN的分別?大部分的同學都覺得Email是一種非直接的溝通工具,而MSN或其他Instant Messager (如ICQ, QQ)等是real time communication platform。筆者被問及當中的分別,說出是formation的不同。Email是容許我們用時間去潤飾,就如我們寫信一樣,只是傳送方式的不同而己。MSN用家則絕少如此費神,較貼近於我手寫我心的程度。

教援延伸地說這不但是方法上不同,而是策略上的分別。電郵容許發信人花時間去撰寫訊息,內容可以比較有策略性,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客套,負面來說是比較虛偽。MSN發訊人必須在最短時間發出訊息,好像我們以口說話一樣,所以難以用時間去寫出訊息,內容較為非策略性,比較真實。

突然想起,某些公司上層人士總不鼓勵員工使用MSN,認為是一種利用公司資源作私人交談的工具。當然,筆者絕不讚同此想法。其實,如要防止員工在工作間作私人事務是十分困難,難道我們要在公司的電話上紀錄所有打出及打入的電話號碼,如非客戶的號碼便要向員工收取電話費嗎?反而,筆者十分欣賞一些大企業,如Microsoft,鼓勵員工用MSN,甚至連CEO都有MSN號碼,利用MSN去商談一些簡單的業務及討論。在沒有直接見面的情況下,員工往往願意說出真話,更能獲得更大的效益。

同學說此方法較難應用於華人社會,理由是華人企業的人事關係較為複雜。中國人習性較為內儉,難以與同事,尤其是上司作面紅耳赤的討論。外國人始終比較開放及進取,亦願意接受他人的論點。這是中國人一種不可改變的習性。

回想工作間,的確是真的。難度我們可以向上司說出你們的見解膚淺及不切實際,難度我們可以挑戰權威嗎?也許,這是民族性;也許,這是文化的差異。

再看Media Psychology,看見是更清楚的畫面,看見我們生活的黑暗面。

網誌後記:

1) 多謝Bear Teddy的問候,Busy Bird也許已想清楚前路的打算,已經沒有之前日子的徬徨。最快樂是竟然你會上來看看筆者的網誌。無論你的來電是問候,還是詢問何處是朋友聚舊的好地方,你的來電讓筆者開心了一會兒。

2) 朋友J,看見你面上愁容真是為你擔心。放開一點吧,也許一切是天意。正如Busy Bird早陣子的不安及徬徨,就當成上天給我們的提示,提點我們另找一條更好的出路。謝謝你的美意,筆者當努力改進中英文水平,不要讓別人有藉口棄之如敝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