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個上午作考試的最後準備,不知道是否筆者已經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典型香港學生,對考試的感覺由緊張變成沒有感覺。同學們總是在最後一天努力衝刺,筆者倒是喜歡輕輕鬆鬆地渡過。也許,這就是busy bird的性格,永遠為自己所有的行動留下一條可行的出路。
昨天晚上回到家中,看見家人全神貫注看著電視。不是胡鬧的電視劇,而是有線的新聞台,報導一群年青人為保留皇后碼頭作最後的抗爭。爸爸說為何這群年青人要為英國人留下的東西那麼執著,皇后碼頭的存在其實是香港仍是英國殖民地的標誌,一種中國人的羞辱。
還記得年初曾對皇后碼頭寫下網誌,說說筆者對碼頭的記憶點滴。對於出生在香港經濟起飛的一代(包括筆者),真的很難找出我們的情意結。國家情意從不在我們的腦海內出現,民族的定義更是難以明白的課題。我們就是與股票市場、樓價高企等一起成長。讀書從不是為學習知識,而是為求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更多金錢去換取較好的生活。從來,我們就沒有如國內年青人的理想,更沒有海外年青人的寬大的思想空間,只是每天為銅板打拼。
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對我們來說其實只是一個地點,一個地標可以摸得到,可以看得見。也許,我們的成長就是在一個浮跨的世代,一個實在地點才可找到我們的存在價值。電台的評論員唏噓的說為何抗爭者是失業漢,失意學生,而非在火紅年代的精英分子。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現時的精英分子已經沉淪在浮跨的金錢世界,自身存在價值在於銀行有多少鈔票及手上擁有多少匯控股票。只有失落於浮跨世代的年青人,才會發現存在於內心的價值,爭取自我的價值。
筆者不敢說他們的行為是對還是錯,況且社會運動從無對錯之分,只有後悔還是無悔。
皇后碼頭始終都是要與我們告別,仍舊那一句:二十年後,在千禧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他們的回憶將會是什麼呢?希望不是youth tub及MS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