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7, 2007

理想的婚禮

踏入三十,參加婚宴的次數比慶祝朋友生日的次數還要多。筆者的女性朋友,大多說必須趕在三十關口嫁作人婦,正式向單身行列說再見。筆者的男性朋友,大都希望多玩幾年,為事業多花幾年的時間,儲多一點積蓄,才成為別人的丈夫。

婚姻關係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已經與傳統的觀念大大不同。從前,婚禮是二人結合的重要儀式;現在,婚禮只是滿足身邊長輩及友儕的大型派對。筆者有幸成為多對成婚朋友的婚禮助手,婚禮可以用疲累一詞來形容。大清早,新娘子起床化妝,等待新郎來門迎娶。新郎與一眾兄弟,晨早七時便齊集出發,迎接來自新娘姐妹團的挑戰。作為新娘姐妹團的一員,同樣是一早抵達新娘家中,化妝打扮換上禮服,還要預備一切玩新郎的遊戲,比上班工作更辛苦。

新郎兄弟團到達,為求一封開門利是,新娘姐妹團可以說是各出奇謀。什麼愛的宣言,什麼愛的承諾,一切肉麻情言話語,新郎必須宣之於口,否則難以大開門口,繼續其他儀式。當然,根據筆者的實戰經驗,大部分遊戲均是爛尾收場。新娘心急出嫁,外父外母為趕吉時,那裡有時間給你們一班反斗星作怪,最終往往是順隨天意,過關是也。

接好新娘,拜別父母,又要趕往註冊現場。只需數分鐘的時間,大筆一揮,身邊人從此成為自己最重要的人。如果新人是教徒,儀式可能會長一點,但最多只是一小時,就與單身世界從此告別。

晚上,就是全日婚禮的高潮,婚宴是也。筆者有幸曾成為朋友婚宴的司儀及策劃人,當中的疲累不是外人明白。安排座位,安排拍照程序,與酒店/酒樓負責人安排上菜時間,策劃婚宴活動等,與策劃一項大型公關宣傳活動沒有分別。至於主角,他們根本忙於招待來賓,那裡有時間處理當中細節。作為兄弟姐妹團的朋友,就必須兩脇插刀,幫忙事也。

朋友曾問筆者,你想自己的婚禮是如何進行。筆者笑說:如果可以選擇,筆者絕不舉辦任何婚宴,亦絕不舉辦任何婚禮儀式。寧願與自己愛的人,前往一處安靜的地方,享受片刻的寧靜。也許,現在科技發達,我倆可以透過互聯網,real time播放我倆註冊的情形。不用送禮物給我們,真的害怕收下自己不喜歡的禮物,棄之可惜,收下後更不知如何是好。如想表達恭賀我們,倒不如以我倆的名義,將禮物化為善款,捐助香港的貧窮長者,讓他們可以分享我們的喜悅。

朋友說:你妄想!到時你將會改變!因為你只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己。

看看吧!不過,在實現自己的理想之前,先找一個願意與筆者一起實踐理想的身邊人更加重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