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箱在晚上製作了一個以香港在貧人士的特輯,名叫了解關懷,一百萬貧窮人士的故事。節目內容是圍繞在港不同群體的貧窮人士,他們有婦女,有老人,有兒童,有男人,他們在被社會遺忘下已生存的故事。媽媽愛上看這個節目,她說很感人。也許,筆者從事慈善機構多年的工作,對故事結構可以說是啷啷上口,因此亦沒有覺得特別感動的地方。
欣賞製作單位利用被遺忘的一群作為題材。貧窮,是每一個已發展國家面對的問題。普遍來說,一處地方經濟越繁榮,貧窮問題就會變得明顯。貧窮的成因十分複雜,亦不是朝夕之間發生的問題。貧窮人士往往成為被遺忘的一群,成為社會競爭勝利者視為的負擔及社會繁榮下的犧牲品。
第一集看見一位新來港的婦女,家財被自己所愛的人拿走,自己獨力承擔一個爛攤子。她,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更好的成長,寧花千多元作為兒子的課外活動費用,自己卻每天過著不溫飽日子。筆者最反感是明星女主持問了一個不知所謂的問題:你早餐吃一個麵包,中午又是一個麵包,晚上就是腸粉,你為何不買一個飯盒吃?該名女士答:飯盒要十多塊錢,我沒有錢去買。究竟這條近乎無知的問題是女主持自己發問,還是根據編審人員預設問題下發問?如是前者,只是反映終日生活在水銀燈下的藝人的無知;如是後者,無線高層志雲大師請多多管教他們,為何問了這條如此「無腦」的問題,與路易十四妻子問眾饑民:為何不吃肉,有什麼分別?
昨天晚上談是長者,三位雖然活在貧窮中,但是仍然覺得自己是幸福的長者。這是老一輩港人的寫照,不靠別人的幫助,生活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曾經在網誌說過,很多長者不喜歡別人的幫助,因為一份尊嚴。看見三位貧窮長者,他們十分辛苦地生活,可是卻活得自在。這就是我們上一代社會人士「捱得苦」的引証。我們年輕的一群,在自怨辛苦工作的同時,是否要想想他們,一群活在邊緣而自覺幸運的長者,積極地面對自己的工作。
雖然近年不太喜歡看公仔箱的節目,但是這節目算是不錯的選擇。也許,這是志雲大師在多年AO生涯中找尋不到的東西,嘗試在非建制內劃出一片屬於自己理想的天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