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4, 2008

什麼才是最好的PCC

為了預備今晚的期終測驗,請了大假,在學校圖書館苦讀。兼讀生的壞處就是運用假期往溫習,別人放假去旅行,筆者就留在研究生自修室讀書,有時都覺得自己有點天真及傻。可是,當明白一些理論而又可以運用在日常工作上,那份喜悅亦不是旁人可以明白。

這是筆者最後一科需要選讀的項目,內容是PCC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這科與筆者每天工作可以說是有著間接的關係,主要是教授如何評估一個公共傳訊活動/運動的成效。雖然筆者不是campaign organizator,但是每天都在為執行推動慈善項目工作。這科可以說是從較客觀角度看自己管理人員(即老闆們),他們的策劃是成還是敗。

一個成功的公共傳訊活動成功與否,最重要是如何定位及掌握目標訊息接收者的需要。定位objective setting是集中於如何利用定位去帶給訊息接收者target audience不同的意念,從而改變他們的思想甚至行為。定位必須清楚,並且應集中於影響effect及後果impact上。目標必須正確及可以量度,切勿使用一些虛空的字眼。社福界就是有這種老毛病,總是喜歡用一些「高大空」的目標,讓活動失色不少。什麼教育educate,提升質素enhance quality,充權empowerment等,這些不可以量度的目標就是導致PCC失敗的主要原因。

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原來是十分容易,只要用得其所,不需要花上大量廣告宣傳,都可以改變人們的想法及行為。一個成功的PCC,首先是讓觀眾留意事件,然後爭取他們認同,再鼓勵他們改變行為。有時,利用靠嚇方式fear appeal是可以讓人留意有關議題,甚至改變他們的思想,走回正路。可是靠嚇不一定有效,嚇得太多反而會讓人覺得橫豎都是不可避免,為何要做預防措施。正如濫藥問題如此嚴重,為何青少年仍然會吸毒。他們知道吸毒的禍害,就是不信你們,認為你們只是靠嚇而已,倒不如親身感受更加好。可是,一旦感受,就不可以抽身離開。

新媒體出現,讓PCC不再是停留在傳統手法,可以利用更多有趣的方法而改變人們行為。其中infoainment及edutainment的出現,資訊融入娛樂及教育原素,讓觀眾在不知不覺間學習到一些新訊息。難怪近年政府推出不同網上遊戲,就是想互聯網新生代較易明白當中道理。

無論是政治選舉,還是宣傳正面訊息,PCC都是很有用的東西。讀了十三星期,發現自己工作的問題。可是,作為小薯仔的筆者,可以怎樣,可以如何改變他們的想法。也許,好像很多AO朋友所說:身在其位而力不從心的道理。

1 comment:

史提芬 said...

我更新了 blogger 啦,
你也寫一篇《假如我是男人》吧。

http://stevenya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