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0, 2009

看正生

身邊朋友問:你作為社福界從業員,如何看正生事件?

筆者一直尊散一群從事戒毒工作的社工。在眾多的社會工作範疇上,戒毒工作是最吃力不討好。不少公司、社團及捐贈者,都會致電查詢如何幫助弱勢社群。兒童(最好是擁有一副別人一看便知是弱智的小朋友,如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朋友)及長者(最好是擁有肢體傷殘的公公婆婆)永遠是各人的首選。也許,這是中國人對慈善的骨子性格,幫助老弱傷殘而積福作善,為自己及後人建功立品,揚名千里。

吸毒者、失業者、愛滋病人、性工作者...從來都是社會被忽略的一群。其中,吸毒者的印象可以說是眾人之首,黑白兩面從不討好的一群。電影往往將吸毒者塑造為黑社會中最無用的一群,一包白粉已可以控制他們,作出一切壞事。他們從來是「打仔」、「蛋散」等角色,從不是被大佬看重的一群。政府的宣傳短片更是標籤他們為城中敗類的俵俵者。片中的吸毒者都是滿面污垢,面目猙獰的男人(請注意:百分之八十必是男人,莫非只有男性才會吸毒?)這是傳統公共宣傳的手法,以負面的形象讓公眾嚇倒,讓公眾引此為戒。就是這種標籤,讓我們將吸毒者幻想為比魔鬼更可怕的東西。筆者認為吸毒者並不可怕,魔鬼亦只是毒品而非吸食者。可是,這種宣傳已屬不合潮流。從眾多調查顯示,吸毒已為一種年青人的潮流。從前,年青人吸煙被喻為「飛仔」,現時卻換來了K仔而已。

再看正生,一所以福音戒毒而名的學校。戒除毒癮從來是身癮容易心癮難,利用福音填補心靈空有的不二法門。七成從正生出來的學生,不再吸毒,成效可以說比飲美沙胴更顯注。正生從不被重視,政府亦少於支持。加上傳統思想影響,一般籌募方法如賣旗、舉辦義賣、慈善舞會、每月捐款...等,都較難用於他們的身上。

此時,事機成熟了。當危機出現的時候,亦是出現機會之時。社會正吹年青人濫藥之風,公眾人士關注濫藥如何毒害人生之時,亦是正生向政府asks for more的時間。也許,你會覺得筆者太偏激,但是這正是遊走於政府及資助機構的角力場的一種遊戲方式。有人說兩位大男人將一群迷途小羔羊放上屠宰場上展示,有點兒那個云云。可是,就是這個屠宰場,讓他們明白社會就是如此黑暗,往後的日子要更小心地行每一步路。

反之,梅窩居民的反對卻幫了正生增加了談判籌碼。當他們大叫吸毒仔,吸毒女之時,作為扮演持平角色的政府官員,不可以因此撒手不理,反而卻要為弱勢小羔羊討回公道。一群民主政黨的人員,紛紛走出來,為小羔羊送上祝福。甚至鄉民大佬都不得不站起來,為小羔羊找新地點而平息糾紛。正生,終於有人記起你的存生,你要向一群居民說聲謝謝。

看正生,不但看見小羔羊的改變,更看見什麼是政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