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工作的關係,開始留意網上討論區有關社福界員工的討論。看見一則有關社工減薪的言論,內容是一眾社工埋怨政府減薪成為一種潮流,紀律人員、醫生及其他醫護人員紛紛減薪。為了維護荷包的利益,大家均出招對付。遊行、罷工、寫評論成為工會每天都備節目。
研究完成後,終於明白為何我們的年青人缺乏目標,對自己未來全無安感,並不願意嘗試新的東西。當社會各人都以金錢為工作為一目的,似乎從事公營機構前途是較差的。當我們在埋怨工資比別人低時,總會找到所謂低處未見低的情況;當我們在埋怨自己懷才不遇時,總會找到有人一定比自己處境更壞的情況。
筆者不是贊成大學生死受六千元大限的死硬派。反之,筆者深信香港貴為自由經濟的社會,只要有人願意接受較低的工資,有人願意出賣知識及汗水換取不太公平的薪金,拿一份低於市場的薪金又如何。若閣下不能接受低於市場的薪金,可以向老闆提出,甚至轉身離開。對於自由經濟的香港,你的決定及態度是不會被責罵的。
從小就明白沒有一份工作是神聖,工作有意義與否在乎自己如何為定位。如果你覺得工作是神聖及有意義的,甚至願意畢生花於同一行業上。恭喜你!因為你找到工作的目標,明白並憧得自己市場的定位,可以於社會繼續生存。當你對工作感到氣餒時,這不是你的錯,只是用錯了思想方法,不明白或太明白自己工作於社會上擔任什麼角色,讓自己不快樂而己。
政府常言不明白我們的年青人再想什麼,常常作一些離經背道的事情。事實上,他們只是暫時不憧得找出自己的定位及出路,強迫生存於事事講求計劃及快速達成目標的社會內。也許,對於曾經年輕過,曾經對自己理想充滿憧憬的筆者來說,漸漸明白生活及工作定位比存於荷包的銅板及抽屜內的証書更加重要。
開始學懂我們的年青人的觀點及思想邏輯,更証明多一點:筆者開始老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