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連續進行了兩個冗長的會議,上午是工作會議,下午是委員會會議。會議可以說是筆者每天的工作,上至委員會會議,下至內部小組會議,記事簿總是充滿著會議二字。也許,這是公型機構的會議文化吧!
下午委員會會議原是一個全無特別議題的會議,主要是工作匯報的會議。老闆突決定多加一個議題:員工工資檢討,讓是次會議變成充滿火藥味的戰場。如要了解為何員工工資檢討變成戰場,首先容許筆者先介紹委員會成員的組成方法。委員會主要成員是由選舉產生,他們均是來自社會服務界的高層人士。另外,委員會委任數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是監察筆者所屬團隊的工作,可以說是團隊的智囊及管治人。
員工工資檢討原於特首豪氣地向公務員加薪及提高新入職公務員薪金,可是資助機構因缺乏資源下無法跟從,造成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反對政府的委員(主要是來自社福界人士)認為此舉使社福機構無法抱留人才,聘請新員工及投標計劃時都有困難。贊成政府的委員仍為社福機構應該看看商界的做法,同工不同酬一直存在,要抱留員工除金錢外還有工作前途。有委員質疑傳媒一面倒向商界或政府的態度,讓公眾認為一群專業社工的爭取是不必要的。
會議過程充滿火藥味,連一直抱持平態度的主席先生都感無奈。作為委員會秘書的筆者,只有默默地繼續紀錄,想想如何潤飾這份難寫的會議紀錄。
如果你問筆者對是次事件的看法,平心而論,筆者是傾向於商界的態度。同工不同酬一直都是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的現象,如員工想爭取更高的薪酬,不是上街,而是另找出路。作為資助機構的員工,當然對特首的偏心態度不大贊同。可是,試想想,公務員出身的曾先生,他只是為自己的同僚分享獲勝的成果,不是難以想像的結果。當然,對於資助機構的員工,就會覺得政府厚此薄彼。作為一個資助機構的員工,如果仍持「打工為出糧」的態度,實在是無法撐下去。當然,理想與米飯往往是知識份子的煩惱,如何作出選擇,就只可利用你自己的智慧。
至於筆者,仍在找尋當中的答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